乐鱼网官方网-全国闪式提取器多级闪蒸器厂家直销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八一军旗红
作者:乐鱼网官方网 发布时间:2024-03-31 23:52:00

  在各个章节节目的编排与串连上,晚会《八一军旗红》注重将诗朗诵、情景表演、歌舞表演有机地融合为一个“叙事”与“抒情”的整体,构成了一种内在的叙事的连贯性与情绪的自然起伏流动。

  情景表演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颇具创新意味的表现环节。著名影视演员李幼斌、孙海英、王学圻、侯勇,分别扮演抗日战争时期、渡江战役、大阅兵前夜以及高科技信息化战争状态下的我军军官。他们自身在影视剧中所塑造角色的情境(《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大阅兵》、《冲出亚马逊》)对舞台表演情境作了恰如其分的对应与注释,并自然引导观众进入了特定的历史阶段。这种“经典角色”的表演“移植”,突出了时代特征的鲜明符码,对特定舞台情境作了铺垫。这些“角色”的心声正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子弟兵的传神写照,这样的“形象”不仅仅具备承担叙述历史的功能,更有着鲜明的精神感召力与代言人的意味。

  在诗朗诵与情景表演烘托出的历史时代信息与情绪氛围中,歌曲与舞蹈段落作为每一章节中主要的呈现部分,在“规定情境”中得以流畅地展开。在《百万雄师》一章中,众多合唱演员构成声势浩大的合唱阵容。歌声如潮水般一浪接一浪,如同急促连续的追击,将敌人打得狼狈逃窜;而前景舞台则以舞蹈表现了人民踊跃支前、士兵英勇作战的场面。紧接着,《中国人民占领南京》的歌声响起,背景银幕上出现千帆竞渡的纪录画面,演员们作出一组组摇桨渡江的造型动作,冲锋的吼声此起彼伏、震撼人心。整个章节的表演起伏跌宕,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这一整体段落中,各种艺术元素运用充分,层次清晰而完整,高潮处泼墨写意,令人热血沸腾;低吟处静谧阒然,细节生动,余韵袅袅,体现了融“史”入“诗”的叙述质感与抒彩。

  除了整体感的把握与编排上的突破创新,晚会的每一章节都着意抓取呈现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时代意蕴。

  《激情岁月》一章中,表现了我军在和平建设时期修路、架桥、开垦边疆的情景:“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是谁帮咱们翻了身,是谁帮咱们得解放,是亲人,是救星”;“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手握一杆钢枪,身披万道霞光,我守卫在边防线上,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熟悉的旋律和高涨的情绪,一起营造出温馨与怀旧的气息,让人仿佛回归到那激情澎湃的岁月。

  《精兵之路》、《跨越式发展》等章节,除了描绘军人的牺牲奉献,更突出向国防现代化进军、走跨越式发展道路的当代军事理念和科学发展观。选择的歌曲既有《不要问为什么》这样讴歌和平年代军人服从大局、无怨无悔的抒情吟咏,也有《向国防现代化进军》、《祖国不会忘记》这样展现新时代军队全新战略思想与国防科技工作人员风采的豪迈咏叹,还有《时刻准备着》、《我们是钢铁长城》等反映官兵崭新精神风貌的抒怀。时代的发展赋予当代军人新的使命,与时俱进中包容更多的高科技含量、信息的广泛交流与扩充;赋予当代军人更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更多的自信、责任感与紧迫意识。

  作为一台具有音乐舞蹈史诗色彩的大型晚会,《八一军旗红》在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注重渲染不同的光泽与风采,而形式表现上的动静相宜、刚柔相济、气势规模与细节雕琢处理的兼顾与到位,使晚会呈现出诸多亮点。

  在《万水千山》章节中,整体的合唱队形形成凝重的雕塑感,右侧斜坡处舞蹈演员在做不断向上艰难攀登状,他们抬着担架、互相扶助、前赴后继,以一种流动的造型景象,展现长征途中历尽的艰难困苦、走过的万水千山。在舞台前区则有一位老红军和一位小红军做着造型情景表演,他们与背景处众多的表演人员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说背景处的演唱与表演构成一种全景与长镜头,这两个战士细腻地演出就是一组特写镜头的蒙太奇组接。他们时而奋力拉着辎重,时而摆出雕塑《难忘的岁月》中的经典造型。表演延伸了舞台、延伸了观众的情感,从更细微处表现出红军战士的坚毅与乐观。

  《铜墙铁壁》、《精兵之路》和《神圣使命》等章节,都十分注重整体气韵与节奏的调节。在气势雄浑的刺刀舞之后,是婉转悲情的《苦菜花》;在坚定有力的《向国防现代化进军》和《祖国不会忘记》之间,是柔美抒情的《不要问为什么》;在进行曲式的《光荣的士兵》和《使命》中,穿插欢快豪迈的《自豪吧,中国蓝盔》。这样的艺术处理,不断给观众以视听的新鲜感与陌生化,能充分调动起观众的审美期待,使整台晚会亮点迭现、高潮不断。

  2007年7月底,我应邀观看纪念建军80周年《八一军旗红》晚会的彩排。走进大会堂,大幕一开,我屏声静气看了开场一两个节目,心里便不由得惊呼:战友们,你们突破了,成功了!

  这里发生的一切——舞台上的雪山草地、铁血征程、拼杀的呐喊、胜利的欢呼,是何等激动人心!几个月来,全体创演人员为此而奋勇拼搏的日日夜夜,历历在目。那一刻,我在想,大会堂原本是为开大会而不是为演出设计的,以后这里再搞大型晚会,若想在舞台构置上出新,恐怕很难了。

  且不说天幕上借助现代声光电技术随机变幻的历史画面,已大大超越从前;也不论新一代歌舞演员超越前辈的才华与魅力,单说编导者为突破原始台面横宽纵浅的局限,将平面舞台立体化的大胆构想,就令人叫绝。当年在这里上演的《伟大的长征》晚会,是以3层平台加坡道构成的“之”字形解决这一难题的,而今他们在后区构置了几十层台阶,大大扩展了表演空间;借助宽大的台阶,时而是红军队伍从“山上”走来,时而在“山坡”展开战斗;而且这台阶是能分段横移的,在电脑的操控下,时而分开撤入边幕,时而聚为一体。

  我还看见,台阶上队形严整、训练有素的数百名战士演员,随剧情和音乐的节奏利落地变幻出多种画面,其精确、严密、灵活而神奇,仿佛他们也是数字化技术控制的一般。单是战士们的这种素养,就足以赢得观众的赞叹和掌声。不可小视这些仿佛充当了“活布景”的战士们,他们一举一动的准确、严密、敏捷与帅气,就是我军精神风貌与军事素质的生动写照!

  晚会有一个令我击节赞叹的巧思。在各场即各历史阶段的表演中,纳入了一批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并喜爱的影视明星:身着八路军军服、斜挎驳壳枪,“亮剑”于抗日烽火中的李幼斌;那一套解放战争时期的军服从不离身、一生“燃烧”着军人“激情”的孙海英;身着“八五”式军装、在《大阅兵》中气吞山河的王学圻;野战迷彩披挂、无论在战场还是“沙场点兵”的演习场上永不言败的侯勇……看到他们就会想起一幅幅声真的画面、一段活生生的历史镜头。台词不论多少,那熟悉的声音和艺术形象自会带出特定时期的风貌,辐射出军魂、军威无形的震撼力。

  在各场的幕间词和朗诵中,我看见了久违的林中华、方明、雅坤……不由想起了43年前,就是在这个舞台上,周恩来总理亲自策划和主导的大型歌舞《东方红》。那一年,我作为一个来自东北大森林的战士业余演出队队员,有幸现场观赏了这部宏大的革命史诗,目睹一批老艺术家的风采。如今,他们虽已到了古稀之年,但身板还是那样硬朗,声音还是那么浑厚,气宇依然那样轩昂……他们的出场,给人平添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同时也想到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那句经典唱词。

  有了这种情感、意志和智慧的投入,我军文艺战士们的创造精神与智慧、才华就会奇迹般地成倍放大。舞台有限,咫尺之间可鸟瞰960万平方公里之波澜壮阔;以80分钟演绎80年壮丽征程,转瞬间创造的境界足以亘古逾今!

  《八一军旗红》的舞台美术以洗炼、简约、大气的手法,艺术地再现历史、彰显今天、展望未来,准确地完成了渲染环境、烘托主题、拓展内涵的使命。细观之,可以说它既是情景交融、诗画合一的艺术载体,又是恢宏幻化的舞台美术。

  台阶,这个既有节奏又有高度,还有层次的装置,无疑是体现晚会宏大、雄伟、壮阔之场景的理想选择。舞美总设计李文新与晚会的主创者们,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搭起了通台高耸的台阶,并且让恢宏壮观的台阶贯穿整台晚会,伴着音乐,随着舞蹈,不断地变换,时而开合,时而递升,时而重新排列组合。台阶运动参与歌舞表演,台阶运动变换空间,台阶运动所追求的过程美、流动美,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魅力,给观众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同时,台阶运动演绎的每个篇章,使观众有如身临其境之感,也给予观众以极大的思想震撼力。

  如第一章《星火燎原》的场景设计,就是将舞台上的台阶分割成若干单元,演员在台阶与台阶之间的空隙里辗转迂回,如同当年起义军战士战斗在南昌街巷里。这种有虚有实、虚实相生的舞台处理,将观众的心境带到了1927年8月1日的南昌城头,带到石破天惊、血与火的氛围里。又如第二章《万水千山》的场景设计,台阶从台面二道幕位置向舞台上场门斜线递升,形成雪山的剪影,演员向上攀登,红军战士翻过雪山、穿过草地、走过万水千山的情景,便真实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幻化的LED大屏幕为晚会增色不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大屏幕慢慢的变成了当今舞台演出的一种时尚,但要真正使之贴切地显示在舞台演出的背景上却并不是特别容易。《八一军旗红》晚会以LED大屏幕播放多媒体镜头再现历史,同时又以写实带写意的手法再现或表现现实,在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上颇有新意。

  你看到那百万雄师过大江,千帆竞发、万炮齐鸣的场面了吗?珍贵的历史文献镜头将其再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曾经亲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无不为之动情。即便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们,以至青少年们,也会因此而感慨万分。这就是历史形象再现的魅力。第六章《精兵之路》中,领唱与合唱《向国防现代化进军》铿锵有力的歌声引出大屏幕多兵种实弹演习的画面,尤其是以荧屏显现的视频传输图像,均被放大在大屏幕上。这种将原型放大或重构的手法,是舞美设计者主观世界的意念空间,也是极具象征意义的表现手法。它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美感享受。它比直接再现的形象,更具有一种挑战性的美。

  还有,多媒体使LED大屏幕所呈现的影像、传递的信息量显著增大。如第七章《跨越发展》中,伴着《时刻准备着》的歌声,LED大屏幕频繁播放各军兵种新式武器装备的影像,让观众目不暇接。大屏幕里一枚枚火箭腾飞,观众的热血也在心胸里沸腾,为我们拥有这样一支现代化、正规化、敢打必胜的人民军队而备感自豪!

  在《八一军旗红》这部华章巨响中,舞蹈始终以独特的时代精神,与朗诵、音乐、歌唱、舞美、声光电高科技手段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共同完成着史的再现与诗的张扬。

  譬如,《星火燎原》中席卷南昌的“八一”风暴、《万水千山》中的草地断粮、《激情岁月》中的筑路二郎山等内容,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及其姊妹篇《中国革命之歌》中都曾精彩地呈现过。但当它们再现在这台晚会中时,面貌却迥然一新。《过雪山草地》中,在红军“远上寒山石径斜”般的队伍及合唱造型背景下,舞台前区突出了两位战士涉险草地的举步艰难。陷入泥淖的两只脚犹被两块巨石拖累,空无一粒的干粮袋说明他们早已腹中空空,这种身体和精神的历练可说是人类史上惟红军仅有。然而他们是有信仰的,在竹笛声中舞台上回荡起“红米饭那个南瓜汤,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的江西民歌。这一笔革命的乐观和浪漫的表现极为精彩,是红军战士身上升华出来的神圣与绚烂。第五章《激情岁月》中的筑路二郎山亦然。它似当年的《筑路舞》,而其漫山遍野的宏大场面、挥锤掌钎的凿石力度、铿锵果决的撞击声响,却远远超越《筑路舞》的舞台效果。新编的《洗衣歌》尤为精妙。它似《洗衣歌》,而舞台调度、动态画面、以及从母本中衍生出的新的舞蹈语言,愈发灿烂多姿,悦目怡情。似与不似,古树新枝,坚守传统,标新立异,既能满足大家对革命岁月的珍惜缅怀,又能焕发出对未来无限的期待与憧憬。可谓时代前进,舞亦前进;太阳新鲜,舞亦新鲜。

  生活是立体的,事物是多维的,它们需要在相应的舞台上予以展现。整台晚会所以新鲜和成功,除其他因素外,应特别感谢舞台美术家将平面变立体的舞台设计。它能让舞蹈家将不同的生活内容、不同时空里发生的事情,利用舞台的二重空间、三重空间乃至四重空间同时呈现。如《百万雄师》中“乘胜追击”那场,最高层是胜利之师对溃逃的敌人穷追不舍;中层是静态的合唱队唱着十万火急的《乘胜追击》;平面舞台上是广大乡亲们推着小车、抬着担架,争先恐后、全力支前的情景。这种手法可说是贯穿于全剧始终。它不仅能使几场戏的内容在同一时空里集中展现,还使观众的视野变得博大,万里风云尽在眼底,舞蹈效应自然美不胜收。

  晚会《八一军旗红》,以军史为脉络,各章节中选用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战歌,构成了晚会艺术创作的基础。这些战歌经过新的艺术创造,构成了一部再现我军战斗征程的交响乐。

  这台晚会音乐创作的鲜明特色,首先体现在贯穿性的“主题乐句”和各章节的“主导乐句”上。这些标识乐句,具有印证历史的标识性,为增强晚会的史诗感和思想性、艺术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晚会的主题音乐从《中国人民军歌》的音乐动机发展而来。前几章的主题乐句,富有历史的深邃感和追溯感,如同人们心韵的回声,引出了忆想峥嵘岁月、回望往日征尘的英雄篇章。后几章的主题乐句,又以现实的冲击力和强力度奏出,迸发着继往开来、勇往直前的时代豪情。第一章《星火燎原》的三重唱《军魂奠定到永远》之后,汇入历史歌曲《秋收暴动》等主导乐句,点击开历史的记忆,概括了南昌起义点燃各地武装暴动、“三湾改编”党支部建在连上和井冈山会师、建立农村根据地等重大事件,体现了我军军魂的确立和开创中国革命新路的历史情景。第三章《铜墙铁壁》中,刺刀舞《勇士》的乐曲里融入了《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的音乐元素,塑造了抗日军队的英雄形象。歌曲《苦菜花》后,用《在太行山上》主导乐句升华出的乐段,奏响了抗战军民的壮丽赞歌。第五章《激情岁月》中,《歌唱祖国》的主导乐句,是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军队从战争年代跨入新中国和平建设年代的标记。这个主导乐句的重复出现,体现了人民子弟兵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炽热情怀。

  这台晚会音乐创作在体现时空感上,确有独到之处。一台80分钟的晚会要体现我军80年的战斗征程,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艺术工程。《八一军旗红》在运用音乐变换时空、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上,做得有声有色且不乏特点。晚会的创作者们用音乐时空剪辑变换的方式,在《过雪山草地》中间用回忆引出《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的演唱,把人们带到了井冈山根据地和中央苏区胜利反“围剿”的回忆之中,进而把人们引入遵义会议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的思绪中,艺术化地表现了长征途中遵义会议确立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伟大历史意义。同样,表现解放战争的《百万雄师》一章,淮海战役组歌选曲《乘胜追击》和《人民占领南京》的演唱,历史歌曲《解放区的天》音乐元素与管弦乐曲《红旗颂》片段的剪辑融入,概括、形象地体现了中国命运大决战和开国大典的历史进程。

  《八一军旗红》的音乐,从历史典型作品的选择到新作品的创作,都体现出军队音乐创作紧贴时代生活、记载战斗足迹、鼓舞官兵士气的优良传统。愿我们军旅音乐与时代同步而进,再创新的英雄华章!

  《八一军旗红》——这是一台融注了千百人心血和汗水的宏大舞台艺术巨作。当这台专门为庆祝建军80周年而创作编排的大型文艺晚会近日呈现在北京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并以史诗般的品格、战斗的抒情风格和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引来广大观众如潮的掌声之际,回眸晚会从文本创作到现场排练的数百个日日夜夜,人们不由地会这样感叹:这何尝不是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气势恢宏的“战斗”!它蕴含着、倾诉着、彰显着每一位晚会参与者的创作才华、动情故事及牺牲奉献精神。

  由中宣部、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这台大型文艺晚会,是庆祝建军8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军委、总政领导十分重视,要求军队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完成好,并以最出色的艺术表演把我军80年的辉煌历史反映出来,向党中央、全军官兵和全国人民汇报。

  从去年9月开始,总政就组织一批军队艺术家先期投入晚会创意策划。他们中,既有造诣深厚的老艺术家阎肃,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艺术家印青、李福祥、王晓岭、赵大鸣、贺东久、屈塬、任毅等。他们广调研、理思路、觅材料、勤采风,殚精竭虑,广泛汲取各方意见,历秋冬春夏十几易其稿,终于高质量地完成了文本创作,为提升晚会整体艺术质量和进入实际编排打下了深厚而扎实的基础。

  在文本创意策划工作铺开之际,按照总政领导的指示和机关有关部门的部署,一个由总政歌舞团牵头组织,由该团团长印青任艺术总监,副团长李福祥任总导演,并调集一批军队艺术家加盟的晚会剧组很快成立。

  今年5月下旬,晚会进入正式排练阶段。来自全军的王勇、杨笑阳、赵小津等10多名优秀编导和1000余名专业文艺工作者、部队文艺骨干和基层官兵在京集结,投入了“大干六十天,八一把礼献”的火热排练生活。

  全军一盘棋创排大型晚会,是我军的一项光荣传统,这次也不例外。虽然庆祝建军80周年全军各大单位都有自己的晚会活动要组织,但这次他们依然以强烈的大局意识、协作意识,积极抽调精兵强将支援八一晚会排练。、、、部队,不仅队伍选派精干,而且对赴京的编导和参演人员都进行了专门动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勉励他们在八一晚会上为所在单位增光添彩。在实际排练过程中,这几支来自京外的队伍,也以极强的组织性、纪律性,严格遵守各项排练规章制度,并克服一些不便和困难,全心投入排练,而赢得了晚会剧组的好评。

  要把这样一台庆祝人民军队80华诞的大型晚会搬上目前中国最大的室内舞台,并灵活自如地运转起来,恰如制做一台大型的“精密仪器”,各组装“部件”从初加工开始就必须精益求精,编导组的同志们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音乐是晚会艺术呈现的灵魂。艺术总监印青在热情参加晚会总体筹划之际,还和晚会音乐统筹孟宪斌、刘琦一起,带领晚会音乐组的来自全军的一批著名词曲作家广搜素材,根据晚会主题和总体构思,从南昌起义以来的500多首音乐作品中选定20多首有代表的作品,构成晚会的音乐主旋律。他自己还同时承担着晚会新的音乐作品的创作任务,繁忙奔走于晚会驻地、录音棚和总政歌舞团之间,常常带病坚持工作。晚会总导演李福祥,近年出色完成一系列重大晚会编排任务,这次更是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八一晚会创作,从晚会总体设计到与编导们交流创作意图,探讨艺术构思,实施排练,千头万绪系一身,可谓劳苦功高。根据人民大会堂舞台面宽纵浅的特点,他与编导和舞美人员一起,巧妙设计了高达6米、由十几块能推拉拼接自如的阶梯式背景表演台,使得晚会同一时间内的剧情表演更加丰富多彩、气势恢宏。

  自5月28日晚会进入分阶段的实际排练以来,全体参演同志按照总政领导的指示要求,顶酷暑战高温,连续奋战19天,完成了第一阶段晚会9个章节的初排任务。在全体演员紧张排练的同时,晚会音乐组加班制作完成了大部分录音小样。舞美组在北京卫戍区某团搭建了与人民大会堂舞台同等比例的模拟舞台。

  自6月16日始,就在这个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晚会全体参演人员又圆满完成了第二阶段各章节的排练,并顺顺利利地进行了4次连续排练,达到了预期目的,为下一步进入人民大会堂合成排练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关键时期,北京进入酷暑,气温多变,时而高温闷热,时而大雨滂沱,给晚会排练带来了特别大的影响。但是,全体参演人员坚决服从导演组的排练日程和调整指令,无论是、杨洪基、宋祖英、阎维文、刘斌、蔡国庆等著名艺术家,还是王宏伟、谭晶等一批艺坛新秀,他们都和所有参演演员和基层官兵一样,不厌其烦、挥汗如雨地一遍遍在操场上的模拟舞台上排练,有时一直要排练到深夜,树立了军队文艺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搭建模拟舞台的北京卫戍区某团,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排练保障,而且很多官兵直接参与了晚会的排练和演出,令人感动。为此,团领导工作在第一线,各营连主官与参演官兵同吃同住同排练。该团还利用新兵训练中心,安排晚会剧组、参演官兵集中居住,统一管理,提高了排练工作效率。该团某连指导员杨万祥原定6月18日举办婚礼,但为了不耽误排练,主动把婚期推到了更有意义的八一建军节。

  7月4日,晚会进入装台。舞美设计李文新带领他的小组通宵达旦忘我工作,克服了舞台合成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灯光设计杨卫东和音响设计田辰生、任晓兵带领属下人员创造性地完成了器材安装任务,首次在人民大会堂使用了环绕立体声音响设计,取得了上乘的听觉效果。为了使晚会大屏幕观赏效果更逼真传神,舞美工作人员及时来更新调换调试大屏幕,有人两天一夜未合眼,总导演和全体参演人员在现场用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

  为了赶制大批量的演出服,服装设计姜晓明带领20多名制作人员分两班昼夜兼程,及时保证了晚会的合成排练需要。道具设计李恩杰虽然右手骨折,依然坚持工作,指导督促属下人员完成了1000多件道具的制作任务。舞美总监段京飞,不顾身患疾病,场场盯在一线。北京卫戍区某团部分官兵,也在常亮副政委的带领下付出了艰巨的劳动,终于确保了人民大会堂舞台合成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当晚会1500多名演职人员进入人民大会堂进行最后的合成排练和演出时,导演组根据实地情况专门制定了《大会堂排演要求》下发到每个参演人员手中,对全体参演人员的上场、待命、休息、就餐等作出了很具体的要求。全体参演人员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打响一场攻坚战,大家精益求精,拼搏奉献,忘我排练。晚会艺术顾问曾庆淮、胡恩、阎肃,对晚会给予了热情的关注,出了不少增彩的好点子。著名朗诵老艺术家方明、雅坤、林中华、白慧雯以及歌唱家殷秀梅、万山红等人加盟,也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认真参加每一次排练,为全体参演人员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面对着血雨腥风,一个在屈辱和沉沦中不断抗争的古老民族,正翘首期待着东方破晓。

  ■翻开中国的历史,没有哪一支军队会像我们这样,来自于人民,与人民血肉相连;